【海外特写】明珠闪耀东非水乡 | ||||||
| ||||||
9月26日,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和中国驻乌大使张利忠出席卡鲁玛水电站竣工启动仪式,庆典现场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随着卡鲁玛电站的全面建成,乌干达全国电力装机总量一下子提升了50%,不但宣告了该国缺电历史的终结,甚至可向苏丹等周边缺电国家源源不断输送电力,助推东部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 这座主要由中国和乌干达共同建设的超大型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诠释了包括工程局卡鲁玛项目员工在内的参建各方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不懈努力。
天赐之地 在大多数人眼里,非洲是干旱贫瘠之地,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50毫米。 然而,地处东非中部的乌干达却是个例外。这里的年平均降雨量能达到1863毫米。著名的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就坐落在这里,它的湖面约6.9万平方公里,接近中国渤海的面积。 延绵6670多公里的非洲尼罗河横贯了乌干达全境,在乌近1000公里长河段上形成了近千米的落差,妥妥的天选水电开发之地。更为奇妙的是,这些河段上分布着维多利亚、基奥加、尼亚和艾伯特等多个天然湖泊,这些大湖的自然调节作用,确保了河段常年相对均衡的径流量,即使不建高坝提势储能,仍能满足全年水力发电的需求。 丰沛的水利资源为乌干达赢得了的“东非水乡”的美名,此地也一度作为二战结束时犹太复国的备选之地。 乌干达是全球人均电力消费最少的国家之一,只有15%的人口能够使用国家电网。政府很早就作出水电能源开发的战略性规划,但由于历史原因、落后的经济技术能力以及简陋的电网,支撑不起大型水电工程的开发。 即使到了2010年,整个非洲大陆仍有高达6亿以上的人口用不上电,而同时期的乌干达也只建成了150MW的欧文等电站,完全无法满足全国的用电需求,甚至是在人口聚居的大城市也面临间歇性供电。这对于本就没有多少煤炭和石油资源的乌干达来说,是“尼罗河水日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呀!” 中国资金和技术的到来,正在改变这一现状。
生态之选 2013年,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启动国际招标,中国电建国际工程公司采用EPC方式中标该项目,并由工程局牵头组成设计施工联营体,迅即进场开始了工程建设。 由于电站紧邻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的默奇森瀑布国家公园,如何解决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项目建设第一个难题。 卡鲁玛是乌干达境内尼罗河规划的7个梯级电站中的第3级,设计安装径流式水力发电机组6台,总装机容量600MW。从前期设计到实际施工,项目都充分考虑了对环境敏感区的保护。比如,为减少地面建筑和对地表的扰动,主要电站枢纽布置在地下几十米深处,这样虽然增加了施工难度,却展示了建设者的生态之选。 时任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卡鲁玛项目经理高悦曾计算过,需要从地下开挖出近500万立方米岩石,才能将引水式发电系统布置进去,相当于50个北京奥运会“水立方”场馆的体积。整个庞大的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占了卡鲁玛整个工程量的80%。 而在坝型选择上,建设者充分利用了尼罗河径流量大而均特点,选取了仅有十余米的低坝方案,几乎没有上游库区,不会造成淹没损失,也基本不改变河道径流状况。同时,项目还建设了专门的生态鱼道,降低大坝对洄游性鱼类的阻隔影响。 这些颇具中国智慧的建设方案,切实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无一例外地赢得了乌干达政府和当地民众的支持。乌干达国电公司现任卡鲁玛项目副经理保罗为此表示:“中国企业的设计方案切实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 如今,全部建成的卡鲁玛水电站已融入默奇森国家公园的青山绿水间,猴子、狒狒等野生动物早已成为电站的常客,日夜与电站运行工人相伴。而电站当前正开足马力不停地发电,助力乌干达“全民电力普及”目标的早日实现。
友谊之光 多年的建设让水电站所在地传颂着不少中国企业和当地居民和谐共建的故事。 罗拉村的水井年久失修,村民面临断水困境,得讯后的项目部中国员工采购来设备配件,冒雨完成设备更换,这口井由此成为摩西村长和村民们口中的“爱心井”。拉姆奥克拉村有一座危桥,离卡鲁玛工地有4小时车程,但收到求助信息的项目部仍然驱车前往,连续奋战2天完成危桥修复,为村民们架起了“连心桥”。还有协助动物保护局营救野生动物,救援当地倾覆大货车,定期慰问捐助当地学校,组织工地医院为当地村民义诊等,这些故事不胜枚举,诉说着中国员工用自己的行动坚守着履行社会责任的承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多的行动融入在卡鲁玛电站建设中。开工以来,项目部聘用当地员工占全部用工人数的85%以上,高峰期签约当地工人近6000人,并通过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为当地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在服务工程建设的同时,也为他们今后就业提供了帮助。 项目部甚至还主动聘用残疾人,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在后勤工作的莫妮卡,左手因战乱而残疾,却已在项目部工作了十年,她说:非常感谢中国电建的特殊照顾。 卡鲁玛项目建设并非一帆风顺,疟疾横行的生活环境,观念不一的工作理念,疫情肆虐和电力消纳的担忧等,都曾阻碍过工程步伐。但和谐共建仍然是建设主题,体现在中国企业与当地政府、项目业主、监理公司的紧密联系中。 担任中国水电卡鲁玛812联营体总经理两年多来,丁图强非常注重建设各方的和谐共建,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协调各方关系上。如今,他与乌干达国电公司现任卡鲁玛项目经理保罗、项目监理公司电气工程师克劳斯等,都处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甚至还常常组团散步、唱唱卡拉OK,一些工作上的分歧也在此时融洽,最终达成了相互理解。 正是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卡鲁玛电站才顺利完建并成为又一个国际EPC工程典范,最终实现了多方共赢。为此,乌干达驻华大使奥利弗·沃内卡特意到访水电八局长沙总部,并题词感谢水电八局为乌干达所做的贡献。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